馬世芳

馬世芳

第2單元|馬世芳|青春啟蒙之書

【主題簡介】我的青春期,適逢台灣解嚴。政治經濟同步鬆綁,各種禁忌漸漸不再是禁忌。那是一段混沌、狂歡、焦慮、好奇的日子,「社會」這本大書向我們打開,裡面充滿光怪陸離的誘惑和待解的謎題。
說到讀書,比起我輩那些既富才華又肯用功的同儕,我只是一個興之所至的讀者,既無體系,亦無具體目標。然而在年輕的歲月,每本書都可能是一個新世界的入口,我在那樣「信步亂讀」的過程中,亦屢屢遭遇啟蒙式的震撼。這次挑的幾本書,都是形塑世界觀、讓「我之所以成為我」的重要基礎。

【每週書單介紹】

10/06(三)《我城》/1979/西西
10/13(三)《瘂弦詩集》/1981/瘂弦
10/20(三)《遍地風流》/2001/阿城
10/27(三)《茱萸集》/1988/汪曾祺
11/03(三)《胡莉亞姨媽與作家》/(LA TIA JULIA Y EL ESCRIBIDOR,1977)/馬里奧.巴爾加斯.尤薩
11/10(三)《勇氣媽媽》/(Mother Courage and Her Children,1939)/布萊希特

《胡莉亞姨媽與作家》讓我見識了奇趣迭出的長篇小說結構,生動地揉合了作家青年時代的親身經歷和拉丁美洲的近代史。香港作家西西《我城》讓我對尚未涉足的香港有了第一次生動豐富的想像,《遍地風流》《茱萸集》分屬不同世代的神筆,阿城淡筆寫文革、知青下鄉的暴亂和殘酷。汪曾祺的小說裡,我讀到了一個絕頂聰明卻溫暖和煦的靈魂,並且讓我深深體味了阿城所謂「自為的世俗空間」是何等珍貴。 當我讀到《瘂弦詩集》,距他1965年封筆不寫詩也已二十幾年。現在距他那些詩誕生的年代倏忽六十載,我很想知道現在的年輕讀者,會怎麼看待瘂弦詩裡的景觀與格言。《勇氣媽媽》讓我大開眼界,我能從這部戲一路連結到美國當代左翼民謠從Woody Guthrie到Pete Seeger到Bob Dylan的社會實踐路線,當然還有台灣方興未艾的小劇場運動。

人到中年,心情和體悟當然也不一樣了。重新述說這些曾經對少年的我產生巨大衝擊的作品,是否足以吸引當今的讀者,讓您們也覺得受用,那是我要做的功課。誠惶誠恐,卻也有幾分重回青春期的興奮,我們到時候見。(撰⽂=馬世芳)

著作

《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》(與許允斌、陳光達、黃威融、姚瑞中合著),大塊文化,1998年
《地下鄉愁藍調》,時報出版,2006年
《昨日書》,新經典文化,2010年
《耳朵借我》,新經典文化,2014年
《歌物件》,新經典文化,2014年
《地下鄉愁藍調(十週年增訂新版)》,新經典文化,2016年

Events Joined